滁州市南谯区:阵地建到“家门口” 服务送到“心坎里”
时间:2024-12-07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先锋网
专稿:今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开展深化“八有八建”建设,围绕开展阵地提档升级、资源优化整合、服务提质增效三项行动,整合各类下沉资源服务居民,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服务。
服务阵地建在“家门口”。按照“八有八建”标准,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小区、暖“新”驿站等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构建立体式服务矩阵。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5+X”空间规划,建设为民办事区、协商议事区、学习教育区、公共服务区、文化宣传区5个基本功能区,并结合实际拓展未成年人活动区等X个功能区,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实用、更贴心的服务。织密小区党群服务站,结合“皖美红色物业”建设,通过鼓励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党组织联建一批,用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设一批,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废弃场所改扩建一批等“三个一批”方式,合理布局小区党群服务站48个,实现群众下楼就能找得到组织、看得见党员。建强暖“新”服务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红色驿站等载体,高标准设立“暖新驿站”22个,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免费网络、充电器等户外劳动者关心爱护设施,提供日常关爱、诉求收集、权益维护等服务,构建暖“新”更贴心的户外劳动群体综合服务圈。
资源力量汇聚“家门口”。坚持把资源向基层集聚、力量向基层下沉,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服务资源下沉一线,充分挖掘区直部门资源禀赋和职能优势,梳理汇总服务资源形成资源项目和人员力量“两个清单”,供各城市社区匹配“需求清单”,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截至目前,全区资源项目清单共涵盖配套设施、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32项内容,人员力量清单共涉及司法协理员、文化管理员、政法网格员等各类力量352人。在职党员汇聚一线,扎实推进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报到登记—作用发挥—评价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鼓励报到党员争当楼栋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参与群众意见诉求收集、配合小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等,成为小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已接收4333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从中推选楼栋党小组长211人、党员中心户461户。工作力量扎根一线,探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实现其他社区工作者“解绑”走出窗口,常态化深入网格、融入居民,收集社情民意、处理问题、开展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今年以来,社区工作者通过“香樟树下”“板凳议事会”等载体,进网格开展上门服务、纠纷调解、小区配套设施改造等服务1700余次,惠及居民2.85万余户。
优质服务送到“家门口”。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实际工作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构筑为民、便民、惠民新格局。做优“订单”服务,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聚焦群众需求,围绕志愿服务类、协商议事类、困难救助类精准设计服务项目,定期通过小区在职党员微信群等方式向报到党员发布,引导在职党员依据个人实际、自身特长、岗位优势积极认领,通过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推动报到党员订单式服务群众。做细延时服务,为破解“上班族”上下班时间和社区工作时间重叠,“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等难题,探索开展延时错时便民服务,采取社区工作者弹性工作制,通过合理安排社区工作者调休的方式,在常规工作日服务时间基础上开启延时、错时服务模式,真正实现基层服务办事时间无“断档”、办理事项无“空档”、优质服务无“阻挡”。做实综合服务,鼓励各街道社区、小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打造多元化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红色领航、宣传宣讲、移风易俗、平安建设、文明实践等系列活动。每月月初,区级根据社区、小区月度活动计划,择优选取一批高质量的社区、小区活动项目,统一发布预告,积极引导居民踊跃参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72235?ClassId=12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4-22重庆市秀山县教育局和...
- 2025-04-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
- 2025-03-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