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反腐舆情

深度关注 | 治水兴家邦

时间:2024-09-26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纪委监委网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治水兴家邦

  近日,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

  灌溉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留存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内涵,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本次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特点?如何探索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高质量保护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体现出古代水利工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地取材等理念

  从“火洲”“风库”到秀山边城,从徽州古城到秦岭南麓……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副所长、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云鹏看来,本次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域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吐鲁番被称为“火洲”,是中国最炎热干旱的地方之一。这种气候条件本不利于发展农业,吐鲁番却成为中国的“瓜果之乡”,这一奇迹要归功于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是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引出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一道道“血管”遍布吐鲁番,冰雪融水由此灌溉出甜美的瓜果,润育着各族儿女。

  “目前,全疆记录在册的坎儿井达1540条,吐鲁番就有1200余条,其中近190条仍保持水流,年径流量高达1.14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近10万亩,暗渠总长超过3400公里。”吐鲁番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孜拉吾东·加拉力丁介绍。

  堨,是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通常建造在河流较窄、落差较大的地方,用以起坝蓄水,引水入田。徽州先民以堨坝为核心工程,修建山塘、圳渠水口、水街、水井等灌溉工程体系。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和江西省婺源县历史上由古徽州管辖,都传承了“堨”这种水利工程。

  徽州堨坝历史悠久,主体段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流域内水利资源丰富,直接灌溉全镇中部和东部沿丰乐河两岸近万亩良田,天然呈现近千亩绵延6公里湿地枫杨林,寿带鸟、白鹭等280余种野生动物常年栖息。婺源石堨则位于江西省婺源县,遵循“深淘滩、低作堨,宽砌底、斜结面”的设计思路,蓄水期阻拦泥沙,为一方土地作物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金秋时节,陕西汉阴凤堰梯田迎来水稻成熟的季节。一阶阶梯田,是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一方面,凤堰梯田沿着等高线走势修建,呈流线型,最大限度减少开挖,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另一方面,汉江干流流经此处,云雾缭绕使得此处降水丰富,梯田灌溉引用河水、泉水、塘水和局地降水,沟渠与堰塘承接着山林水流与泉水,“渠、溪、田、塘”构成完备的灌溉系统,实现有效的逐级自流灌溉。

  “它借用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和我们所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很契合。就像树状毛细血管系统一样,保证梯田的灌溉水源供应。”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表示。

  重庆秀山巨丰堰是山区丘陵灌溉的典型代表,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生产灌溉取水的主要堰渠。利用平江河的自然落差以及所需灌溉范围分级拦河引水,巨丰堰通过三层“立交”模式实现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渡槽则成为工程输水和灌区扩展的关键。两百多年来,巨丰堰始终“坚守岗位”。2022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高温干旱,巨丰堰灌溉区的1.6万亩农田因水源有保障,仍保证了农业丰收。

  “我国目前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农业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李云鹏告诉记者,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普遍体现出古代水利工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地取材、低影响开发、综合利用等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华治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科学保护灌溉工程遗产,深入挖掘和宣传灌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水泽万物,岁稔年丰。一座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依然为浇良田、守安澜、兴家园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位于湖北省宜城市城区的鲤鱼湖水库暖阳照耀、波光粼粼,游人们往来驻足休憩,一片祥和景象。

  鲤鱼湖水库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渠(白起渠)上结的一个“瓜”,每年由长渠补充水源3至4次,确保水库可灌溉2.5万亩良田。长渠是我国现存建造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陂渠串联即“长藤结瓜”的蓄水用水模式开创世界水利技术之先河,“分时轮灌”制度历经千百年,在安徽、湖南、甘肃等地推广并沿用至今。

  2018年,长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延续两千多年的长渠,依然是沿线庄稼的生命线。“今年虽然雨水比较少,但有长渠保灌溉,每亩稻谷的收成还是能达到1500斤左右!”近日,在长渠下游的郑集镇皇城村,种粮大户老郑正忙着翻晒、装包。

  近日,由于天气持续晴热,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河流水位日渐下降。位于清华镇花园村的罗云堨拦截部分水流,将其引向河畔的梯田,160余亩晚稻不停酣饮。

  “婺源是山区县,以梯田为主,灌溉主要靠的就是石堨。”婺源县水利局局长俞晓霞告诉记者,婺源石堨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一千多年来,婺源修建的石堨不计其数,至今仍保存完整且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达2052座,灌溉耕地面积超11万亩。

  “申报前,我们在思口镇思溪延村打造了婺源石堨文化展示馆,宣传展示灌溉工程历史文化、水利科技、效益价值,有力扩大婺源石堨的知晓度。”婺源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朱利华介绍,当地已经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对20座重点石堨加强维护,更好保护这一古代灌溉工程。

  在婺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段萍看来,石堨与婺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村落风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融进了婺源的村落、山水中,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重要元素。如今,婺源县正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石堨修筑工匠技术纳入非遗项目,通过完善石堨工程标识、全景展示石堨工程等方式,串联3个乡镇的重点石堨,将丰富的水利历史遗存转化为旅游产品。

  “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李云鹏说,仅以灌溉效益为例,目前中国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总灌溉面积相当于一百多个大型灌区,保护维护好这些遗产灌区,比新建同等规模的灌区所需的经济和管理成本要低得多。很多古代灌溉工程有着其他重要水利功能,例如,广东佛山的桑园围是围内顺德、南海两区的防洪保障,浙江龙游的姜席堰、山西洪洞的霍泉等兼有水能利用、城乡供水之效,坎儿井能在戈壁滩塑造一片绿洲,维系着灌区生态环境。此外,灌溉工程遗产还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依托灌溉工程遗产灌区,一些集生态农业、采摘体验、研学观光、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农庄开发模式逐渐发展起来。

  “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中国深厚而丰富的灌溉历史文化,形成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合力,让这些宝贵遗产更好地融入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惠及广大群众。”李云鹏说。

  以精准监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落细,助力文化遗产焕发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多地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项监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以精准监督助力文化遗产焕发生机。

  秀山巨丰堰申遗,前后历时4年,重庆市水利局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秀山县纪委监委紧盯文物修缮资金使用、文物工程项目建设、文物资源日常保护等重点,精准监督、跟进监督。”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据了解,秀山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联动、组组协同、片区协作、纪巡联动等方式,构建起“问题收集—座谈反馈—分流督办—进度跟踪—整改落实”监督工作闭环体系,着力纠治在贯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决策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日常监管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破坏文化遗产、侵占挪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在工程项目和招投标工作中以权谋私等方面突出问题。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始终注重长渠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襄阳市纪委监委整合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县乡监督力量,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保障构建长渠共管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襄阳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水利和湖泊局将长渠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考核,加强检查、督办、业务指导,保障渠道生态流量。长渠沿线的南漳县、宜城市两地乡镇纪委和村(社区)纪检委员重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监督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督促属地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目前长渠水流平缓、水质正常,沿线没有发现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的现象。”近日,宜城市郑集镇镇长龚建桥结束对长渠郑集段的实地巡查,在“湖北河湖长”APP上填写了巡查记录。

  宜城市纪委监委把长渠的传承和保护列入日常监督工作清单,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从农业灌溉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一体发力、综合施策,让古老的长渠恢复活力、焕发新生。在农业灌溉利用和文化旅游开发上,宜城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水利局、文化和旅游局依托长渠建设“百里长渠科普教育展览馆”,选择合适渠段,恢复“陂渠相连,长藤结瓜”的灌溉模式,通过真实场景开展科普教育。

  以制度促规范,靠制度管长远。上饶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强化监督、抓好整改的同时,推动健全规章制度、补齐管理漏洞。例如,上饶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出台《上饶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历史建筑、老旧建筑的保护提供指导;婺源县纪委监委推动出台《婺源县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婺源县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方案》等十余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机制。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是一件任重道远、泽被后世的大事。”上饶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表示,将紧盯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聚焦政治责任和“关键少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精准执纪问责,推动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李云舒)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yw/202409/t20240925_9251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