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
时间:2023-12-24 作者:佚名 来源:七一网
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一个实验:让许多毛毛虫首尾相接,绕着花盆爬行,并在不远处撒了松叶。结果,毛毛虫队列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爬,一直爬到精疲力竭,也没去吃松叶。
毛毛虫只知道盲从,从而陷入一个循环的怪圈。这种因为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作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毛毛虫效应”。
可能有人会嘲笑毛毛虫的愚蠢,但在人类社会中,其实也存在盲从或者被习惯左右的现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想做一套西服,于是将旧西服拿给裁缝照着做。几天后,西服做好了。裁缝手艺很好,仿制得几乎完全一样。可翻到西服背面,那人发现一处被裁掉后重新补上的痕迹。他困惑地问裁缝原因,裁缝答道:“我是照着你给我的样式去做的啊!”原来,旧西服背面有一块补丁。
爱默生曾言:“模仿等于自杀。”毛毛虫似的模仿,不但会令人养成惰性,而且会抹杀人的创造力。
智者通过模仿汲取精华,进而拓展思路,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以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而享有盛誉。但他刚开始名气很小,虽然能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各类字体,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依然不为人所知。据说郑板桥一度苦于书法未有长进而夜不能寐。
一天,他习惯性地以指代笔,琢磨书法,不知不觉在妻子背上写了起来。妻子埋怨道:“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你为何不写自己的体,要写他人的体?”
一语双关,让郑板桥猛然醒悟:“是啊!人各有一体,写字也一样,各有各的字体。就算写得与名家相同,那也是别人的字体。”此后,他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终成一代书画大家。
在实际工作中,倘若我们总跟着别人走,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最终只会碌碌无为、徒劳无功。只有在模仿中取其精华,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出类拔萃、大有作为。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160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