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文摘》、七一客户端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后,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23-10-13 作者:佚名 来源:七一网
提起“魏巍”这个名字,人们会记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炮火硝烟的战争岁月里,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它拨动了时代的脉搏,在爱好和平、勤劳善良的人们的心灵里激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共鸣。为了共和国的安宁与繁荣,为了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奏响一曲曲震惊世界的凯歌,多少年来仍使人们禁不住荡气回肠,遐思不已。
血与火的战斗触发创作灵感
1950年初,在宁夏当团政委的魏巍被调到总政宣传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年底,总政派他和新华社的同志组成一个小组,赴朝搜集了解美军的情况,以便展开政治攻势。到朝鲜后,经过深入美军俘虏营调查研究,写出了调查报告,完成了任务。当时,组织上并没有交给他们其他任务,但是,大家想到前线去的心情都异常急切,在他们的请求下,终于来到前线。
要准确全面了解情况,就不能仅采访志愿军总部和机关,应深入连队,尤其要深入那些战斗异常艰难激烈的连队。魏巍走访了38军,深入一个个连队,目睹了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的血腥暴行。在汉江南岸的20多天里,30多架敌机轮番轰炸,成千上万颗炸弹向弹丸之地倾泻,敌人用9个多师的兵力,向我志愿军将士坚守的阵地轮番进攻。在汉江前线的日日夜夜,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战士们的英雄壮举感动着,每时每刻都处于昂奋、激动之中,以至久久徘徊在阵地上、寻觅那壮烈的场景、寻回那震天的呐喊……
魏巍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地从心里蹦出来的。”他还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说:“人们常说生活是一部教科书,而血与火的战争更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它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我的大学’。它一方面使我真正懂得,什么是敌人?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同志?它尤其清楚地告诉我,帝国主义、法西斯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一种推卸不掉的、神圣的、崇高的责任感产生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创作冲动。”
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魏巍很久以来就在脑海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
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首先,魏巍希望追求最本质的东西。为了寻找答案,他开了好多次座谈会,细细跟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落后的人谈,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讲出来。
魏巍了解到,他们虽然由于经历与认识的不同,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于是,他认为,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肯定了它,一定要反映它!
写战士怎样才能写得生动?魏巍认为,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行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不能把战士写得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不能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而要写出英雄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当读者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
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正是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写成的,当时只感觉到有股激情冲击着魏巍的心,一团烈火在他的胸中燃烧。文章几乎是一气呵成。当时,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同志指示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社论位置发表出来。
毛泽东主席看到文章后,当即批示印发全军,朱德总司令看过后也说:“写得好,好!”
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文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专门讲了一段话,以此表扬这件事,并说:“哪一位是魏巍同志?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
魏巍那时才30岁多一点儿,听到这话,未免有些慌张,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周恩来总理笑着点了点头。
“最可爱的人”有新传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战场上,惨烈的松骨峰阻击战硝烟散去。在清理战场整理烈士遗体时,意外地发现有3个人还有微弱的呼吸,他们立即被送回后方抢救,历经数月反复,竟然奇迹般地都活了下来。
他们的壮举已载入部队史册,他们的英名已随着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而被人们广为传颂和纪念。
然而,像没有发生过英雄“死而复生”的事一样,3位“活烈士”痊愈后,回到各自的家乡,都默默地工作和生活着。一直到1985年9月6日,3人中的胡传九在大连病故,遗物中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战事经历,人们不禁肃然起敬,赞叹不已!然而,英雄已经不能述说自己的往事。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导致3人中的另两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后“挖”了出来。巧的是,他们都生活在黑龙江。两人虽在同一个省,但谁都不知道对方的信息。相关人士得知情况后,张罗着把两位老人请到一起,让两位死而复生的战友重逢。
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院子里的绿树丛中,70岁上下的两位老人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先是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接着两个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望着井玉琢满脸被汽油弹烧伤的疤斑、烧得不剩几颗的牙齿、只剩一小块的左耳和严重抽缩的左手,李玉安关切地慰问老哥的身体。
很自然,话题转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上。李玉安说:“孩子读课文,读到‘李玉安’,问是不是我。我细一听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背过身,抹一抹,说:‘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们是吃糖球长大的,还是不让他们知道的好。可孩子们看着像,说:‘是你你就承认,咱家生活困难,可以找找政府,给点照顾。’我很生气:‘找什么找!’想想那么多牺牲的战友,我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就觉得对不住他们。”
井玉琢说:“我也是在孩子念课文时才知道自己上书了。孩子问:‘那个井玉琢是不是你?’我说:‘是我。’孩子也是那话:‘那你怎么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干什么?’我对孩子说,‘抗美援朝死了那么多志愿军战士,不少人死后连姓名、地址都查不出来,我活下来了,还有啥可说的’。40年了,咱从来没去找过,咱不能。”
魏巍去世前,一直念念不忘那些“最可爱的人”。2006年,《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小老虎”战斗英雄张立春辞世,当时远在北京的魏巍打去电话,委托辽宁省朝阳市政府代他敬献花圈,并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2007年,在湖北省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142座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烈士墓牵动了魏巍的心。老人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为了这项“寻找英魂的故乡”活动,魏巍还颤巍巍地写下了大字:“我们关心最可爱的人,送英魂回归故乡。”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6749.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