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腐败案例

利用家长升学焦虑骗了360万 南京市玄武区检察官:不存在入学“潜规则”

时间:2022-07-31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检察网

  

  为孩子上学“找关系”,南京市玄武区的一位母亲轻信好友李某“有门路”,结果孩子没能入学,还被好友骗走15万。2021年7月,经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50万元。

  案情回顾

  李某,大学本科文化,2007年从南京某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市某初级中学当数学老师。任教期间,李某发现有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升学而焦虑,这些家长都想通过“花点钱”“找找关系”,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名校。

  2020年5月,唐女士的孩子将小学毕业,通过表妹找到了李某,希望女儿能进入某中学仙林分校上学,双方商议后以8万元成交。李某收到价款后,并没有帮唐女士的孩子拿到入学名额,随即失联。

  经查明,2018至2020年,李某在某初级中学任职期间,虚构事实,夸大自身能力,以承诺帮助他人子女“插队入学”为由,先后骗取了36名家长钱财共计360万余元。

  庭审直击

  2020年11月23日,李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批准逮捕。法院庭审中,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认为,李某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也没有欺诈行为,李某自始至终都没有保证“百分百”入学,承诺若没有办成,会退回钱财,所收受的财物也仅用于疏通关系。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李某在聊天记录中向家长回复的“找领导,没问题”虚构事实,属于骗取被害人信任的手段行为。根据李某自己的供述、各会所的消费记录等,发现被告人李某消费奢靡,流连于各高档娱乐场所,消费水平远超其个人工资水平;根据银行明细和证人证言,均能证实各被害人交付给李某的钱款已经全部被其挥霍,李某目前经济状况极差,不具备还款能力,并且关闭联系方式潜逃至外地的行为,足以说明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辩护人的意见不予采纳。

  【检察官说法】

  切勿轻信入学“潜规则”

  家长们望子成龙、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想法可以理解,而骗子们正是瞅准部分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抛出了形色各异的“诱饵”。请广大家长不要轻信所谓的入学“潜规则”,警惕吹嘘各种有“关系”人员的说辞,按照正规程序报名择校。


原文链接:http://www.jsjc.gov.cn/yaowen/202207/t20220727_14175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