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抓党建 对标落实促振兴
时间:2022-07-27 作者:佚名 来源:红星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后,常宁各级党组织及组织部门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聚焦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贯彻落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组织力量。
一、聚焦乡村组织振兴,着力提升引领效能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全面落实衡阳市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成功举办换届后新任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培训和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分析研判机制,扎实开展换届后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调研,对不能扛起乡村振兴重任、迟迟打不开局面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坚持从严管理和关心爱护干部相结合,出台《常宁市激励担当作为容错免责实施办法》,通过“五方面人员”比选择优选拔10余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2021年以来,共约谈30余人,组织处理4人,县乡领导班子中熟悉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优秀干部比例提升至60%以上。二是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在村干部队伍“两升一降”的基础上,采取线上覆盖培训、线下集中培训的方式,将村“两委”干部全部轮训一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以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行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推行“党建五分钟”工作模式,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努力把支部打造成团结引领党员的核心、教育管理党员的学校、指挥党员攻坚克难的堡垒。全面推行“屋场党建+五个到户”工作机制,按照“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要求,组建1264个屋场党小组和474支党员工作队,推动党员走村入户,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围绕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引导鼓励干部到乡村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把2年以上乡村工作经历作为“80后”干部人才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职称)的优先条件或基本前提。贯彻落实“1+N”驻点联片驻村帮扶机制,按照“优中选优、尽锐出战”的原则,精心组建94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对已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进行“全覆盖”派驻,并明确107个市直机关(部门)为驻点后盾单位,为驻村干部和驻点村提供有力保障。严格落实新录用乡镇公务员5年最低服务期限、规范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等要求,持续实施1822工程,补充村级后备力量,确保有稳定的乡村干部队伍来推进乡村振兴。
二、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着力壮大集体经济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探索推行“党建+产业联盟”,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一是破壁垒、聚要素,构建产业联盟共同体。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油茶、油菜、茶叶、烟叶4大特色产业发展办公室,并由县级领导牵头联系,确保作用发挥。舞活乡镇党委“龙头”,统筹辖区内同一产业,跨村建立产业联盟,做大比较优势,推动整体发展。建立健全县乡党政班子成员联系产业联盟制度,向每个产业联盟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帮助理清思路、破解难题。强化政策支撑,市财政每年设立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建集体经济项目,对新造油茶林奖补500元/亩,对种植烤烟返还70%的烟税,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行整乡整村荒山土地流转,保障发展用地需求。二是强统筹、聚合力,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推行“党建+信用+镇村(产业联盟)”金融服务模式,与建行合作推出“裕农共享贷”,累计为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3.5亿元,撬动相关村年均增收16万元。大力建设“乡村车间”,通过“公司出原料包销售、村集体出场地、群众出劳动力”的方式,建立“乡村车间”157个,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统筹资源配置,推行规模化经营管理,增强产业效益。如新河镇水果联盟为村民统一提供果树栽培、虫害防治、产品包销等服务,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注重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常宁茶油”“常宁塔山茶”“无渣生姜”等地理标志产品,辐射带动油茶、茶叶等相关产业发展,让联盟成员共享品牌效益。三是建机制、聚民心,走好产业振兴致富路。深化党群联建机制,通过“屋场恳谈会”等形式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形成“党群连心、共话发展”的联盟议事模式,让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抓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固定分红”等模式,让村集体、企业和群众三方受益。健全实事联办机制,由联盟主导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益基金,按5%-10%的比例提取集体经济项目收益,用于支持村内建设、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截至2021年底,常宁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153个,占比42.1%,实现了从“输血兜底”到 “造血共建”、从“点上开花”到 “面上结果”、从“一枝独秀”到 “百花齐放”的重要转变,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三、聚焦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汇聚发展合力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推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一是优化人才生态。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严格执行衡阳市人才政策文件体系,突出抓好“五方面”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增量与存量。出台《常宁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常宁市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工作制度,对人才引、育、管、用等关键环节进行制度保障。加大对人才的表彰激励力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适当增加乡村振兴人才在县乡“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促进人才到产业联盟和涉农企业创新创业、建功立业。二是抓实人才培训。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委托农业、人社、科技等部门对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开展专项培训,并依托“两油两叶”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专业性技能培训示范活动,着力构建“以产业引培人才,以人才推进产业”的良性循环。持续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高标准制定和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承办衡阳市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持续壮大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养教育,以乡镇产业联盟为主体,扎实开展实用农业技能培训和“村播带货”科技服务活动,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据统计,目前全市年均可培训各类乡村振兴人才3000余人。三是推动人才下沉。依托衡阳市“万雁入乡”行动,从市直机关选派485名干部人才下沉乡村一线,并要求下沉干部当好乡村组织振兴指导员、产业振兴指导员、基层治理指导员、民生事业指导员,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优势,接收和选派75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并以省、市科技特派员为组长,组建油茶、茶叶、水果等6个产业联盟专家服务组,通过开设田间课堂、进驻示范基地、担任科技顾问等方式服务产业发展。一年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联盟专家服务组累计下乡指导服务1000余次,推广实用新型技术18项,建设创业示范基地16个,推动塔山瑶族乡茶叶产业、西岭镇油茶产业、新河镇种养殖业成为常宁产业联盟建设的标杆,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常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谭奇峰)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7/22/138577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