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梅:为了心中的高原绿色梦
时间:2022-06-24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党建网
从西宁西山绿化到湟水森林公园建设,从杨树优良品种选育到丁香繁育推广……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三十余载扎根高原,精心培育林木良种,全身心奉献高原绿化事业,以质朴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
1965年7月,张锦梅出生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边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在姊妹中排行老五,乳名五梅。也许是名字中有一个“梅”字的缘故吧,张锦梅从小就对花草树木很感兴趣,她梦想着有一天能把家乡的荒山、荒滩都种上树,让那里变得满眼绿色,花香宜人。1985年,张锦梅考上青海省农林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年后被调到西宁市西山林场从事林业技术工作。那时,西宁西山虽然经过多年造林绿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林木成活率低,树木稀疏,杂草丛生。生性好强的张锦梅暗下决心,从研究造林技术入手,为西宁南北山造出一片像样的林子。张锦梅一头扎进西山林场造林地。一年365天她有200多天在野外作业,平均每天行走10多公里路,一双登山鞋最多3个月就穿坏了。她就这样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干了3年。终于,张锦梅和同事们摸索出了造林绿化的新技术,选育出了抗旱树种,大幅提升了造林成活率。两年后,张锦梅被提拔为西山林场副场长,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恰值绿化西宁南北两山的号角吹响,西山林场成为重要的育苗基地和造林绿化区,作为负责技术的副场长,她需要经常加班加点,为丰富造林树种,还要跑到外地考察苗木、调运苗木。此时正是孩子上幼儿园期间,爱人因从事水利工作也经常出野外不在家,孩子只得入全托班。工作的难度和家庭生活的压力让张锦梅几乎喘不过气来。有一次,她到幼儿园接孩子,刚到教室门口,就听见女儿跟同学说:“今晚要是我妈妈不来接我,我能和你们住在一起吗?”顿时,她内疚不已,眼里浸满了泪花。
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张锦梅因为单位有紧急工作要处理,便托付自己的姐姐帮忙接女儿,姐姐由于有事去晚了一会儿,就发现孩子不见了。张锦梅得知后焦急万分,泪流满面,她到与孩子要好的同学家找,没有找到,和家人找了一晚上还是没找到,直到第二天在学校找到了孩子。原来,放学后孩子见没人来接,就去了同学家。张锦梅冲过去抱住女儿,泣不成声。这一刻,她找领导诉说自己的困难,争取一份能按时上下班工作的想法更强了。可静下心来,她耳畔就回响起母亲的嘱咐: “五梅,凡事要走在人前头,不要落到人后头!”第二天到山上,看见天天与她相伴的生机勃勃的树木,想起母亲的话,她又舍不得一直苦苦追求的事业。就这样,往往是头一天决定找领导谈,第二天又被推翻,夜里睡不着觉,纠结了一个多月。丈夫说:“既然你放不下林场的工作,就好好干吧,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母亲的嘱咐和丈夫的支持下,张锦梅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西山林场的工作中。经过她和同事多年的努力,西山终于呈现出针阔混交、草木葱茏、万木争荣的景象。
二
就在西山林场的绿色不断增加时,组织上又安排张锦梅到西宁市小桥苗圃当主任。从此,她把精力从造林绿化放到培育适合西宁市乃至全省的各种苗木树种上,建起了牡丹园、丁香园和海棠园。到1998年,各类丁香树苗培育面积达32公顷,为后来把西宁营造为“丁香之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今,每年五月中旬,闹中取静的海棠公园内,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海棠树竞相吐艳,很多市民到这里休闲散步。这处张锦梅曾经付出过心血的公园,已成为西宁市的主题公园之一。
2005年,张锦梅被调到西宁市湟水林场担任场长。那一年,省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湟水森林公园,市领导要求把湟水森林公园建成融中国园林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为一体,以植物、水景、仿古廊亭、桥栈、浮雕、文辞为园林文化元素,形成湟水情结、文化风情、登山览胜、森林休闲、服务管理等五大主题组合的综合性公园。为此,泼辣能干的张锦梅被安排担任负责人。
要离开自己倾注心血培育的苗木花卉,张锦梅实在是舍不得。那几日,她经常蹲在田间地头端详着苗木和盛开的花朵,对她来说,它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想到要与之分离,忍不住落泪。但她还是服从调动,走入新的工作岗位。
初到湟水林场,张锦梅看到,这里的办公室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来的破旧平房,会议桌是几张掉了漆的桌子拼凑起来的,账面上只有为数不多的运转资金。
湟水林场是青海省建设最早、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虽然如此,要在这里建成西宁市第一个森林公园,张锦梅心里还是没有底。荒山造林和苗圃育苗她都干过,但森林公园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到。当时,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在全国都处在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以借鉴。
张锦梅请上海浦东园林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请省、市有关部门和各行业专家、文化名人出谋划策,从公园的规划设计、技术论证、拆迁,到公园假山、游步道、人工湖的建设她都亲自参与。为确保工期和施工质量,她每天一处理完紧要事务,就在施工现场跟着施工人员一起放线、做景观配置,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在20时之前回到过家。在建造一处高差不一的树阵池时,因为施工单位对石材处理不当,影响了景观,局领导发现后当面提出了质疑,她感到很委屈,同时也反省是自己没有把施工图纸和现场结合好。从此,她汲取教训,想尽办法分析图纸,全面了解每一种材料。在人工湖的建设中,她和水利专家不断沟通商讨,紧盯每一个施工环节,就连土方挖运都能准确说出当天的数量。施工负责人调侃说:“张场长,您也太认真了,再这么盯下去,这个工程就没多少钱可赚了!”
湟水森林公园施工期间,张锦梅女儿正处在上高中的关键阶段。她工作太忙顾不上孩子,丈夫就主动放弃出野外的工作,在家里一边画水利工程图,一边照顾孩子。每当张锦梅披星戴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看到熟睡的女儿,想起女儿曾说过“我看不见白天的妈妈,只能看见梦中的妈妈”时,不禁潸然泪下。再看看灯光下搞工程设计的爱人和饭桌上简单的饭菜,愧疚之心再次袭上心头。丈夫不怎么会做饭,只能勉强煮个面条、炒个土豆丝填饱肚子。有一次,他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抱怨道:“你们单位有那么多人,你需要天天加班吗?就不能让其他人轮换一下吗?”张锦梅知道自己亏欠丈夫和女儿的太多,丈夫发两句牢骚也是应该的,她想着等以后工作闲些了,一定好好陪伴他们。
经过一年努力,森林公园终于建成了。张锦梅依然没有放松下来,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她都要绕公园转一圈,从不同的角度对植物景观的搭配反复观察琢磨,不断优化完善、改进提升。如今的湟水森林公园黛色参天,碧波荡漾,亭台楼榭上的楹联都出自青海本地文化名人之手,湟水森林公园已成为领略湟水森林观景、感受河湟文化的一处盛景。
三
2013年,张锦梅被任命为新成立的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负责新单位的组建。能不能搭建好新平台,组建好队伍?能不能通过项目带动西宁市林业科技的发展?能不能将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诸多问题摆在了张锦梅面前。
张锦梅从人员的配置、办公地点的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着手,逐一解决。起初因为单位开办资金没到位,无法开展工作,就将个人大半年的工资借用于单位前期办公。为多申请科研项目,争取建设资金,她没日没夜地翻阅林草科技建设方面的文件和资料,查阅省上科技发展建设工作情况,及时给自己充电补课,通过学习思考和大量咨询有关单位及人员,每年申请实施3-5个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科技引才计划和“西部之光”计划,柔性引进优秀人才助力科学研究,为年轻职工提供到重点高校深造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学习创新。
正当张锦梅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带着团队把林业科研工作推上正轨的时候,她的身体发出了警告,一只耳朵突然失聪,当时,手术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却正值一个科研项目验收,她放心不下,提前出院到单位上班。爱人极力阻拦:“你带病上岗,身体不要了吗?单位缺了谁都能转,但我不能没有妻子,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家里不能没有女主人啊!”她知道丈夫的话有道理,但是倔强的性格还是促使她回到单位。同事们也吃惊地问:“所长,您怎么伤口没好就出院了?”她笑着说:“今天项目验收,我作为项目主持人不能缺席。”
从小桥苗圃到湟水林场再到林科所,张锦梅一直没有间断对青杨的研究。每年5月,漫天的青杨飞絮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她组织团队开展青杨雄性优良单株选育工作,选育出的小叶杨、青杨雄株等优良无性系达到17个,审定省级良种11个、国家级良种4个,累计培育出120万余株杨树良种,在全省荒山造林、城镇绿化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初步解决了杨絮影响环境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张锦梅还重视收集处于濒危的青海乡土树种“青海杨”或称“青甘杨”的物种信息。“青海杨”是经历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乡土树种之一,对高寒干旱、强风强光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她跑遍全省各地采集种子、枝条,开展选育研究,引进人才,突破了杨树远缘杂交难题。
除了研究杨树,张锦梅带领团队跑遍青海各地,收集引种耐干旱、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乡土树种,选育栽培后推广示范,其中作为西宁市花的丁香是主要收集、推广对象。1998年,她到小桥苗圃后便开始收集丁香资源。为培育出更多适合青海高原特殊气候的丁香品种,她带领的团队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可河林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区以及甘肃的连城、天水等地,采集了很多野生种子,引进了大量丁香优质品种。在她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西宁建成了全国首个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宁的丁香品种数量从原来的16种增加到现在的103种,其中实现可繁育的69种。丁香培育基地从西宁延伸到青南高海拔地区,可满足青藏高原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对丁香的需求。
近十年来,丁香作为美化西宁的主要花灌木,在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大街小巷、庭院都会看到它的倩影,西宁的丁香颜色由单一的紫色变为白色、红色、黄色、粉红色等,数量达到上千万株,不同花期的丁香错季开放,从初春飘香到秋末。丁香与榆叶梅、香荚蒾和连翘等花灌木栽植在一起,美化着高原古城。
张锦梅3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了绿梦成真,她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先进个人、青海省优秀专家、“昆仑英才·青海高原工匠”、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1年上榜“中国好人”,并获得第五届西宁市道德模范称号、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称号。
张锦梅说:“只要能上山下地,我就要守在科研一线,培育更多适合在青海种植的树种,让绿色成为青藏高原最亮丽的颜色!”
原文链接:http://www.qhsdj.gov.cn/html/dyfcai/20220517/286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新代表 新作为 新形象
下一篇:在为民奋斗中探求人生价值 ...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