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法治道德

字里行间 | 称物平施 为政以公

时间:2022-06-08 作者:佚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秤,是测量物体重量的器具,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唐代贤相姚崇以执秤比喻执政,写有《执秤诫》短文,告诫官员执政类似执秤,必须执衡持平。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

  这是短文序言,姚崇以物喻理,以持秤称东西形象地比喻执政要公。他说,秤是一种权衡天下事物轻重、从而达到公正公平的器具。古人视秤锤为权,秤杆为衡,常说的权衡轻重,就是说用秤来衡量是否准确。秤,具有“在天以齐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在人以均万物”的属性。姚崇因此要求为政者要像拿着“秤”称东西一样,做到“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

  其实,“为政以公”并非姚崇首创。早在殷周之际,周武王拜访箕子,箕子就建议周武王遵循王道,并提出“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的治国理念,认为处事公正,没有偏私,国家治理才能井然有序。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就是要求执政者行为端正,处事公正。《吕氏春秋》里有言:“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唐太宗指出:“为政莫若至公。”也是把公正看作为政第一要义。姚崇以执秤比喻执政,生动形象地提出“为政以公”,是对上述治国理政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那么,如何实现“为政以公”,姚崇在《执秤诫》正文中做了进一步阐述。

  姚崇认为,圣明者执政如执秤,志在坚守公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正心修身,端正自身言行,“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胸怀坦荡,能够客观公正对待任何人与事物,就像执衡持平那样,“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在姚崇看来,做人要有一颗公正的心,要坚守公平、正直的原则。为政不管是对待南来北往的,或者左右相近的,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要一视同仁一样对待,就像称东西一样,一锱一铢都不能差。

  姚崇倡导大公无私、不偏不党的君子作风,他认为若能“志守公平、体兼正直”,那么选拔官员,即可选贤任能,用人得当;处理民事,即可妥善周到,平息纷争。“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心,只要做到了十分公正,社会就能走向大同;心,只要始终如一坚守公允,政务就不会出现过失。

  “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姚崇在文中说,“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之所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这里,他精辟地阐述了法律与执政者的作用,指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公器,执政者是群众的师表。执政者自身走得端行得正,事事依法办理,人们就信服他,不用强迫命令,也会自觉执行。以身作则,始终如一,依法办事,公平处理每一件事,人们才会得到公正。所以说,倡导什么,向何处去?最关键取决于,执政者正人先正己,谨慎为政,始终如一。

  旧秤,是由秤杆与秤锤构成。随着时代发展,旧秤大多被电子秤取代。然而,姚崇的《执秤诫》在当下并未过时。二三百字的短文,不仅阐明“称物平施,为政以公”的重大价值与意义,而且阐述了实现方式与途径,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陈良)

  


原文链接: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205/t20220520_1938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