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

北大红楼: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孕育地

时间:2021-08-17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纪检监察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炼并深刻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指引我们弘扬精神之源、奋进新的征程。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于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和早期革命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北大红楼是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早期开始革命斗争的地方。走进北大红楼,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科学、精辟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所孕育的伟大精神,更加深刻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历久弥坚的巨大力量。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为伟大建党精神厚植思想文化土壤

  推进伟大实践和锤炼伟大精神,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体两面。北大红楼革命实践,既是社会革命更是思想革命,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觉醒的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开启新纪元的伟大转折中,蕴含着北大红楼革命实践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必然。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以北大红楼革命实践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发生于民族危难之际,顺应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时代召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濒临毁灭的衰败前景,水深火热中“倒卧着几千百万倒悬待解的农民”。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英勇的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抗争,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理论、正确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能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恰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看到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以北大红楼为主阵地,发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推动创建全国党组织,领导发动工人运动,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怒潮。这些伟大的革命实践,是对时代召唤的科学回应;伟大建党精神,正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革命实践的精神结晶。

  优秀传统滋养伟大精神。北大红楼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摇篮。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展开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思想交锋。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先驱,在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中汲取精神营养和精神动力,他们一方面将“小康”“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进行融通对接,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结合;另一方面,也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道德精髓深深融入精神血脉。他们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继承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精华和传统美德,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因为崇尚天下为公,所以无我忘我;因为信奉“民为邦本”,所以坚信“庶民的胜利”;因为推崇“舍生取义”,所以不畏牺牲;因为心怀“大同”理想,所以立下“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伟大理想,发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雄壮誓言。

  思想解放激发伟大精神。北京作为当时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教育学术快速发展,中外交流往来频繁,形成人才聚集、思想活跃、政治敏锐的独特人文氛围。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廓清蒙昧、启发理智,兴起新文化运动,以激烈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冲决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特别是《新青年》杂志迁至北京后,在北京大学迅速形成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古都北京新风乍起,中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破旧立新的觉醒时代。在北大红楼,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中,拨开思想迷雾,开始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道路。在狂飙突进的新的世界潮流中,他们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主张“把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他们创办杂志报纸、成立研究团体、讲授专门课程、深入工农大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变成民众的革命行动。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为伟大建党精神铸就最鲜亮的奋斗底色

  从建党时刻向前追溯,觉醒年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思想求索、精神淬炼和勇毅行动,在北大红楼留下了光辉印记。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位位革命英烈、一件件革命文物,充分展示着革命先驱的主义之真、理想之美、初心之纯、信仰之坚,培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彰显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追求。在“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第三十展厅,一张1923年的珍贵答卷仿佛墨迹未干。这张答卷的题目是《试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课程老师李大钊给出了“玖拾伍分”的高分。李大钊是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他曾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敏锐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9月起,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5门课程,他倡导建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先后编译《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20余种,引导大批进步青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1918年到1920年,毛泽东两次来京,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探讨研究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认识到“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中夏找到救国救民的马克思主义后,四处奔走为之鼓与呼,直至牺牲始终坚持信仰:“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革命的火种从北大红楼播撒到全国各地,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58名党员中有24人或直接在北大入党,或在北大学习工作过;全国8个地方建立的早期党组织中,有7个地方负责人与北大有关。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中国共产党人认定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的盛大辉映,照亮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见证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崇高情怀。苦难屈辱的历史,砥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救亡图存的热血,熔铸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着鲜明的人民立场,投身革命的出发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深切懂得人民期盼和心愿,始终同学生、工人、农民等普通大众打成一片;他们深刻指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号召“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深入工厂、宣传工人,组织动员工人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创造自己的幸福而斗争,教导工人“不仅要关心自身的解放,更要关心国家的兴亡”。在组织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李大钊、陈独秀逐步认识到,中国要革命、社会要彻底改造,仅靠一场运动、一股激情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以完成“中国彻底的大改革”。两人率先提出从组织层面建党的计划,以上海、北京为中心,分别发动又互相联系,共同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积极工作。李大钊还鲜明指出,中国要建立的政党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是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而奋斗。毛泽东阐述《政治周报》的发刊理由时讲:“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雨而本色依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也是一以贯之的情怀担当。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培育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高尚品格。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辛亥革命后,北京成为北洋政府统治中心,北大红楼革命实践面对的反动力量最集中最强大,斗争环境最残酷最危险。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先进分子一直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在五四运动中,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坚决反对当局卖国行为,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代表被捕。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长辛店支部在北大红楼成立。长辛店工人积极投身革命,听党指挥、敢于斗争,先后有史文彬、葛树贵等78名工人死伤、被捕。李大钊曾说,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在“崎岖险阻的道路”上,他不避艰险、坚忍不拔,“虽千万人吾往矣”,抱定牺牲的决心为党工作。“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君宇29岁英年早逝,他生前自题照片写道:“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何孟雄、缪伯英这对英雄夫妇双双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缪伯英临终时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他们的壮举,高擎起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他们的英魂,矗立起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锤炼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历经数次变化,但“永不叛党”是不变的内容。从100年前的50多名党员,到今天的9500多万名党员,这四个字无数次回响在共产党人的心中。李大钊不幸被捕后,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的秘密,承担所有责任,竭力掩护和解救同时被捕的同志。当时媒体记载:李大钊“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马克思学说信奉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云云”。他在牺牲前写下《狱中自述》,笔力苍劲、一丝不苟,虽是生死关头,却无丝毫慌乱迟疑,从容就义、以身殉党。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中,革命先驱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正是因为有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有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人是“主义的结合”,“必须抱定目的和宗旨”,认清“我们的团体是全被压迫的民族的先驱,我们的革命是为全人类的,所以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论事业面临高潮还是低潮、顺境还是逆境,广大党员都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汇聚成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以北大红楼保护管理运用为抓手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近年来,北京市全力推进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完成31处旧址保护修缮、内涵挖掘,具备条件的旧址全部对外开放,推出“1+9”系列展览,打造图书《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电影《革命者》、电视剧《觉醒年代》、广播剧《北大红楼》等文艺精品,集中展示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传播马克思主义、孕育建党的光辉历史和不朽业绩。截至7月底,北大红楼共接待到馆参访团体950批次、近4万人次,相关旧址共接待50余万人次参观。下一步,北京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大力开展伟大建党精神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加强科学保护。深入开展北大红楼等31处红色资源专项调查搜集,面向京内京外、海内海外,进一步摸清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状况。坚持保护第一,将31处旧址作为有机整体系统保护、连片打造,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做到应保尽保。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编制实施保护修缮方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活化利用,使文物旧址更好展示伟大建党精神。

  深化研究挖掘。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对接文物、党史、军史、档案、地方志各方面研究力量,有序推进文物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藏的思想内涵。统筹首都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健全研究管理机制,科学策划研究选题,聚焦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重点的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开展攻关,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准确的史实和科学的结论教育人、警示人、激励人。

  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聚焦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进一步完善提升“1+9”系列展览。继续挖掘利用31处革命旧址,系统构思、精心策划,把宏大叙事与细节呈现、场景再现结合起来,打造更多高质量、特色化、具有强大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的精品展陈。从革命旧址本体出发,挖掘文物内涵,深化展陈内容,创新展陈方式,优化服务措施,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展示,实现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相得益彰,不断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强化宣传教育。协调央、市、区媒体对旧址开展持续深入报道,用好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媒体传播平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革命旧址活起来。拓展教育功能,结合重要节日,聚焦重点群体,强化现场体验和教育内容对接,组织具有庄重感、参与感的主题活动,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推出更多伟大建党精神主题文艺精品,引导干部群众在文艺熏陶中感悟党的精神之源。

  北大红楼革命实践是青年的实践,党的百年历程是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恢宏史诗。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庄严庆典上,当代青年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要发挥北大红楼革命实践感染青年、教育青年的独特优势,做好青年革命传统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谱写新的青春之歌!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将永远铭记党的先驱以北大红楼为主阵地开创的革命伟业、立下的不朽功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为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努力奋斗。

  (作者:莫高义,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链接:http://www.bjsupervision.gov.cn/ywyl/202108/t20210817_74992.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