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虚故居:记录左翼作家的革命历程
时间:2024-12-0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始建于1890年的张天虚故居,位于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龙街中段,是一座前铺后院三间四耳合院式土木结构“一颗印”民居院落,占地面积约193平方米。1911年,张天虚诞生于正房楼上。2019年,张天虚故居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呈贡区龙翔社区在张天虚故居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英年早逝的左翼作家
张天虚自幼聪颖好学,14岁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今昆明市第一中学),18岁考入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预科班。1929年7月11日,昆明发生了一起由于军阀争权夺利而引发的“七一一”火药爆炸惨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惨案发生后,张天虚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济难会”,为灾民服务。在救灾演出活动中,张天虚结识了聂耳,二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聂耳在日本罹难后,其骨灰就是由张天虚护送回上海,交给聂耳的哥哥聂叙伦,由他带回昆明安葬。
1930年秋,因昆明政治形势恶化,张天虚被迫离开昆明到达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创作。1933年,张天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铁轮》的创作,两年中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由郭沫若作序后连载于《东流》丛刊,是“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铁轮》分为“动荡的土地”“颤栗的都会”“知识层”“向着太阳底进军”四部,书中的主人公潘祥生是浙江某地的一个贫苦农民,在天灾人祸、官绅兵匪的压迫下离开故土,到上海谋生。在“天堂的地狱”里,残酷的现实让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书中还提及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北方文艺》《擎旗手》等刊物的出版,甚至写到北平左联成员雷振声和王洪彬因参加“五一”游行示威而被捕并在天桥遭杀害的内容,颇具文献史料价值。茅盾将《铁轮》称为是作者“痛心于十年‘内战’的抗议”。
1940年,张天虚因肺病严重,不得不返回故乡昆明疗养,于次年病逝。
故居记录革命历程
尽管张天虚英年早逝,但其故居得以完整留存。“小时候,我们经常到张天虚故居附近玩耍。那时,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住,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各种杂物。”据张天虚故居讲解员张星瑶回忆,2008年,有关部门对张天虚故居进行修缮,保留原建筑样式和风格,并对外开放。
如今的张天虚故居被划分为四个部分的展区:第一部分“故乡求知”。主要反映张天虚早年在呈贡和昆明求学并探索革命真理的经历;第二部分“西南二士”。展现了张天虚与聂耳在革命斗争中结下的真挚友情;第三部分“抗战作家”。记录了张天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并写下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历程;第四部分“永恒怀念”。展示了各界予以张天虚的高度评价,及其亲人、好友对他的无尽怀念。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浪潮风起云涌。张天虚奔赴延安,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任通讯股长。张天虚创作的独幕话剧《王老爷》首演时,毛泽东还送给他一支钢笔,以示鼓励。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张天虚撰写了大量报告文学和战地通讯,为抗战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1938年春,党中央派张天虚等人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到滇军60军184师参加抗日活动。从延安出发前,朱德亲自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同他们合影留念。朱德还送给张天虚一部留声机,方便他更好地开展工作。张天虚等人在184师成立了党支部,张天虚负责宣传组织工作。
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在不足30年的生命旅程中,张天虚创作了300万余字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现代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张天虚的革命事迹进行整理,将其故居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目前,张天虚故居已被挂牌为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今年年初,为纪念张天虚诞辰113周年,呈贡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旅局委托云南艺术学院编排庭院剧《张天虚》。该剧以张天虚的成长历程为主线,讲述了青年时期的张天虚在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带领民众投身到反抗外来侵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事业中,最终成为一名优秀而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故事。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昆明市呈贡区委组织部供图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2/2/4645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强化问题导向“选苗育秧”
最新信息
- 2025-04-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
- 2025-03-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
- 2025-03-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