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反腐内参

黄河25年不断流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大河之治 惠泽万里

时间:2024-09-26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4年9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观察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头条刊发文章《黄河25年不断流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大河之治 惠泽万里》。全文如下:

  黄河25年不断流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大河之治 惠泽万里

  

  图为山东省博兴县的打渔张引黄闸,由近及远依次为不同年代所建的第一座闸、第三座闸、第二座闸。打渔张引黄闸下游还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分闸,将黄河水引向不同地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供图

  

  图为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智慧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水资源优化调度。王才博 摄

  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从黄河右岸王旺庄险工望去,三座引黄闸依次横卧在黄河上,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打渔张引黄闸。黄河水从引水口依次流经第一座闸、第三座闸、第二座闸,第一座闸最低,从建筑外形就不难分辨是三座闸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第二座闸为桩基开敞式水闸,有6孔闸门;第三座闸,矗立在前两座闸中间,显得更高大,墙体的红色也更鲜亮。

  “打渔张引黄闸始建于1956年,后因防洪标准不足,分别于1981年和2017年进行改建。为了历史传承,我们保留了老闸,建成三闸并立的打渔张水闸博物馆。”打渔张引黄闸管理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座闸不仅是打渔张引黄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的渠首进水闸,为山东半岛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

  引黄闸的变迁,折射了当地人民治黄兴黄的发展史。近日,记者参加水利部组织的“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媒体采访活动,前往山东聊城、滨州、东营等地,体悟新时代治水思路,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

  跨流域远距离调水惠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沿渠首闸往下游走约500米,记者注意到不远处还分布着大小不同的5个分闸。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黄河水出引黄闸后,一路水将经由引黄济青闸为胶东地区供水,其余四路水则负责灌溉滨州本地农田。

  “黄河是滨州市唯一可靠的淡水来源,平均每年为滨州当地提供了超过3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打渔张引黄闸的受益范围主要为滨州市博兴县乔庄等10个乡镇,人口37万人,有效灌溉面积60余万亩。”博兴县河务局副局长刘向波说。

  自1989年以来,打渔张灌区引黄闸还承担起向青岛供水的任务,从1989年至2012年底,累计供水31.5亿立方米。2013年起,开始向潍坊和烟台、威海等胶东城市供水,为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目前已累计供水40亿立方米。

  除引黄济青外,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还实施了引黄入冀补淀,擦亮“华北明珠”白洋淀,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工程,这些工程带来的宝贵水资源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支撑。

  中秋刚过,在聊城市东阿县刘集镇位山村,按照现代化标准建设的位山引黄闸新闸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现场施工仍在紧张进行。“位山引黄闸设计引水流量240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流量600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该闸不仅担负聊城市7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农业灌溉、骨干工业企业正常运行、200多万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城乡水系生态补水等供水任务,还负责向河北雄安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补给水源等跨流域调水任务。”聊城黄河河务局位山引黄闸管理所所长李辉说。

  记者了解到,1993年1月30日,首次引黄入冀(卫)开始,从位山引黄闸引水穿卫运河,入河北省沧州、衡水等市县,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共引水1.3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河北省东南部地区的严重缺水局面。此后,为持续缓解河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白洋淀及沿线生态环境,位山闸又陆续开展32次引黄入冀,累计引水64.91亿立方米。

  1999年以来,黄委多次进行跨流域调水,支援相关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先后实施12次引黄济津、29次引黄入冀,累计调水超212亿立方米。

  25年来,黄河干流累计向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超过5400亿立方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有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建设智慧灌区,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资源

  用水需求预测、实时水位流量监测、泥沙含量分析……在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智慧调度中心,各类指标数据直观呈现在大屏幕上,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分析农作物的需水情况,实现黄河水资源的精细化调配。

  “作为山东省最大灌区,位山灌区承担着聊城市65%的农田灌溉任务。我们建成35处全自动测流设施,1182处水情监测站点,1077处高清视频监控,增设土壤墒情等监测设备148套,实现灌区骨干渠道用水监测、干渠工程监管、典型区域数据监测全覆盖。同时建成11处大型节制闸和39处支渠闸远程控制系统,重点闸门可以远程自动化监控启闭,提高水利工程运转效率。”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广说。

  先进的监测设备为掌握灌区农作物需水情况提供了大量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挥数字孪生平台的算力算据支撑作用,助力每一立方米黄河水都能用在“刀刃”上。

  “利用需水预测模型、配水调度模型,平台可生成适合当前灌季的配水调度方案,在孪生界面下使用水动力仿真模型进行预演,模拟水流到达和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和调整平台生成的配水方案,有效规避了以往用经验调度的不足,准确度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杨玉广说。

  精准配水、高效供水的同时,基于数据整编情况,平台还可以对各用水户用水量进行超警戒预警,结合卫星遥感分析的灌溉进度,动态调整计划,倒逼节约用水。“通过将灌区供水工程与高标准农田配套衔接,90余万亩农田可实现射频刷卡灌溉,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联合调度,做到了控制高效、精准计量,进一步促进节水。”杨玉广告诉记者,在及时用上黄河水抗旱保丰的同时,亩均用水量由原来的170立方米降至140立方米,亩均灌溉成本下降20到50元。

  水资源紧缺是黄河流域最为突出的矛盾。“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除了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智慧化调配外,位山灌区还通过建造现代化的工程设施,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等举措,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资源。

  “我们突出抓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累计衬砌渠道500多千米,配套各类建筑物近2000座,渠系长久以来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基本治理完成,水资源节约集约水平大幅提升。”杨玉广表示,为不断健全完善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在供水工作清单13条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管理手册供水管理分册,不断细化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压实工作责任,提升节水管理水平。

  25年不断流,黄河三角洲实现绿色蝶变

  9月18日8时,位于黄河最下游的国家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测得实时流量1920立方米每秒。这也意味着,自1999年8月至今,通过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黄河已经实现连续25年不断流。

  利津水文站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刘家夹河村,从这里到黄河入海口还有110多公里。作为黄河入海水沙量的控制站,利津水文站的水文数据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自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始调水调沙以来,明显感觉到黄河的水量更大了。”黄委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利津水文站副站长邢西金用一组数据进行了解释,利津水文站断面的年入海水量由2002年以前的不足50亿立方米增加到如今的200亿立方米以上。

  黄河连续25年不断流,也为下游入海流路生态补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在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迎来绿色蝶变。

  漫步在黄河故道天然柳林,球状树冠的野生旱柳、杞柳傍水而生,野鸭、大雁等鸟儿三五成群游弋在碧绿的水面上。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每个月都会抽出至少一周的时间进行野外观测。在保护区内发现新物种,成为她工作中最有意思的事。

  赵亚杰还记得,根据历史监测数据,2005年,保护区内的东方白鹳还只观测到2个巢内的7只幼鸟,今年这一珍稀物种的数量已达到500多只。自2020年起,大红鹳、白鹈鹕、勺嘴鹬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首次出现在保护区。

  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的赵亚杰见证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年均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水资源先天不足,黄河是唯一的客水来源,局部区域海水侵蚀严重,地表呈现一片泛白色。”赵亚杰告诉记者,自黄委向黄河三角洲实施生态补水以来,芦苇沼泽湿地面积显著扩大,近海区域表层盐度降到野生动植物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紫红色的盐地碱蓬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据了解,通过实施调水调沙、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河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近3年,黄委年均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水超过1.75亿立方米,有效遏制了河口河道萎缩、湿地退化等现象,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数据显示,补水区植被种类从2010年的10科12种增加至2020年的32科76种;鸟类从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栖息、觅食。

  目前,黄河入海口地区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生态学专业出身的赵亚杰比之前更忙碌,也更有干劲了。“随着每天要监测的各类数据越来越多,我们对湿地的修复方式也更加精细化,现在正逐步构建起‘河—陆—滩—海’联通体系,黄河三角洲将成为越来越多鸟类青睐的栖息地。”赵亚杰说。(侯颗)


原文链接:http://www.sdjj.gov.cn/szzx/202409/t20240924_1169835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