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后箐:“土味”+“特色”,小众产业“多点开花”
时间:2024-08-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县后箐乡山势陡峻,山水纵列排布,其特殊的地形孕育出了大批当地乡村“土特产”。近年来,后箐乡坚持党建引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深耕“土”的资源、走好“特”的路子,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等乡土产品,探索出了一条“土味”与“特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白玉景村茶园
因地制宜,做好做优茶叶产业
茶叶是后箐乡的重要产业,全乡共有1.34万亩茶园,涉茶人口超过全乡总人口的60%,每年茶叶产量可达130多吨,虽然参与的人多,但“小、散、弱”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导致茶叶产业规模小、加工跟不上、品牌特色不强。
这样的“小、散、弱”农户怎样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获得好的收益?2024年,后箐乡引进龙头公司,把茶叶加工厂建到村、建到基地,组建起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茶叶产业联合体,由抱小团儿改为抱大团儿,共同闯市场,把茶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实现联合经营利益化,带动茶农致富增收。龙头企业的进驻的“福利”,做足了本土产业“土”的原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务工。
挖掘资源,培育扶持中药材产业
滇龙胆草、续断、滇重楼、滇黄精、吴茱萸……“绿美+特色产业”在后箐乡玉碗水村“遍地开花”。将中药材种植带入绿美庭院建设中,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这是玉碗水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推行宜居与宜业相结合,通过村组干部带动一批、党员带动一批、致富带头人带动一批、群众自发带动一批“四个一批”,把卫生死角和零散空地变为中药材的产业地,全村中药材种植群体、规模不断壮大。为助力乡村建设得又美、又绿、又富打下基础。目前,全村南药种植户达300余户,共种植中药材2600余亩。已成为玉碗水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项目撬动,蚕桑产业大步前进
“种得一田桑,可免一家荒。”后箐乡坚持蚕桑产业灌溉工程、蚕苗良种场、小蚕供育室等项目撬动,把蚕桑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实施“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出售优质蚕种、技术跟踪指导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增产,按照年户均养殖蚕种5张,年养殖蚕桑5轮次,年产出80000公斤蚕茧,年总收入400万元,农户每年每户可增加21505元的收入。
如今,后箐乡的蚕桑产业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有效带动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注入新动力。
支部带头,做大做强红花产业
迎风盛开的红花黄灿灿地铺展在后箐乡菠萝村的田野上,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似繁星点点,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后箐乡党委、政府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党员带头先行先试的方法,为全乡红花产业发展壮大播下了“金种子”。通过不断探索和引导,菠萝村掀起了一股“红花热”,广大群众对红花种植的认识从“不想种、不敢种、不愿种”到“我想种、我要种、我要种好”的转变,为红花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菠萝村今年共种植红花757亩,红花预计亩产20公斤,亩产值可以达到3000元,将为全村带来220多万的收入。”菠萝村党总支书记罗成跃说道。“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探索红花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红花种植队伍,让红花产业更加红火,群众收益更加丰厚。”后箐乡红花产业不断发展培育壮大,由“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红花产业完成全新“蜕变”,朵朵开出“致富花”。
忙弄村的百亩热带水果、营盘村的金色坚果、上台村圆润饱满的咖啡果、邦东村的“邦东之谜”茶品牌……“土特产”加装了“新引擎”,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充分激发了后箐乡特色小众产业竞相迸发的发展活力,在各村土地上“遍地开花”,真正把“土特产”增值收益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
段皓洋 张余嘉(云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8/8/4542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