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网友之声

【清风时评】在“积极老龄化”上探新路

时间:2023-12-04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监察委员会

  今夏火爆全网的“跳水伯伯”隐退后,行走在小巷街头的“盘头大姨”在今秋接力走红。

  有媒体评论,这些大爷大妈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和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与活力,改变着一些网民对老年人群的刻板印象,也展示了“积极老龄化”的无限可能。

  早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倡导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传统的“消极老龄观”片面强调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困境,如劳动人口减少、社会养老和医疗成本增加等;作为科学的、主动的、有为的老龄观,“积极老龄化”更为强调转被动应对为关口前移,重点关注发挥老年人群的社会价值。

  在老年人口结构特征上,上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决定了我们在“积极老龄化”上可以探出新路。

  一方面,上海的年轻老人占比较大,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超过一半。这部分群体有技能、经验和智慧,在社会建设、社区发展以及家庭家风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上海的老年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拥有的资产存量相对充裕,且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养老服务的品质需求更高。这对上海的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有力拓展了发展空间。

  同时,上海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的数量不少。这意味着对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强。

  近年来,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牵引下,上海以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为突破口,不断拿出实招、硬招。

  比如,织细织密养老为老服务供给网。数据显示,上海现有养老机构729家、养老床位16.36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28家、社区日间照护中心825家、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个,覆盖城乡、类型多样、总体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为满足认知障碍等老人的特殊需求,上海从2018年起率先建设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从2019年起率先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截至2022年,累计建成9438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预计未来3年,将增加至1.5万张床位。

  为了让居家养老的老人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上海从2019年起试点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以优惠甚至免费的价格为高龄老人改造居家环境。到2022年,全市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超过13000户。

  除对基础设施等“硬件”场域进行适老化改造,上海还在数字智能应用等“软件”场域积极推进适老化转型。包括,通过实施长者服务“银色数字工程”,打造“智慧长者食堂”,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上线长者数字生活“随申学”微信小程序,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

  总体上,从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到试点长护险、发展养老产业,再到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发展智慧养老等,“大城养老”脉络逐渐清晰。

  此外,上海还拥有较为发达的医疗体系、丰富多样的养老设施、相对较高的健康素养、富有温情的人文关怀等,都让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日益成长为对老年人越来越友好的城市。

  但也应看到,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上海的养老供需仍不平衡,医养、康养需求大;尽管城市文明程度较高,但“老年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从生命进程来看,老龄化绝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影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

  对政府部门而言,有必要将“积极老龄化”融入顶层设计和老龄工作全过程,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支柱、分层次、公平可持续的老龄保障服务体系。

  一方面,促进养老服务产业智能化和多样化发展,推动其与教育、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需求。

  另一方面,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加强老年医疗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积极养老、健康养老。

  对全社会而言,有必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的经验、智慧等优势,引导人们积极看待个体衰老和老龄化态势,推动形成“积极老龄化”共识。

  同时,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公益活动中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作为,广泛激发社会活力。

  (作者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教授)


原文链接:https://www.shjcw.gov.cn//2015jjw/qfsp/content/f5601c02-0f32-426c-b689-60f757a0359d.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