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舆论监督

基层阵地不能是“挂牌阵地”

时间:2023-11-17 作者:佚名 来源:七一网

  

  

  

  看似是荣誉、是示范,但有的一面墙上挂着十几块牌子,甚至几十块牌子,某某工作室、某某中心、某某服务站……让人眼花缭乱,有时也让群众无所适从。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除了“文山”变种、“会海”翻新、“数字”走样等突出问题,阵地“挂牌”也是问题之一。看似是荣誉、是示范,但有的一面墙上挂着十几块牌子,甚至几十块牌子,某某工作室、某某中心、某某服务站……让人眼花缭乱,有时也让群众无所适从。

  有的基层干部感受很深刻:“各条线常常是你挂一块、我挂一块,一个办公室门口挂着四五块各式各样的牌子成了常态,不但杂乱无章,也给前来办事的群众带来困扰。”

  尽管很多地方下大气力整治,但牌子还是挂了又摘、摘了又挂。为什么这么爱“挂牌”?“摘牌”减负之路该怎么走?

  挂不过来的牌子

  走进北方某省的一间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宣传板、制度牌特别惹眼,满满当当几乎占据了四面墙上所有能挂东西的地方。

  其中一面墙上,挂着好几块关于人民调解工作流程的宣传板,把人民调解宣传板掀起来,就是关于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宣传板。村干部说:“墙只有四面,可牌子太多,挂不过来,只好叠起来挂上。”

  除了挂在墙上的,还有摆在墙边窗台上的。“实在太多了,表都没地方挂了。”村干部说。

  这些大小不一的宣传板关乎不同部门的工作,包括人民调解、综合治理等众多内容。此外,村委会门口还悬挂着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七八个较小的门牌匾。

  然而,众多牌子挂墙上,看似有不同的用途,但有些其实是同一个功能室的N种名称转化。不同单位来命名,叫阅览室、图书室、书吧,说到底就是看书的房间。

  “挂牌”都只想挂在群众多、位置好的阵地,导致有的地方挂满了牌子,却不见有什么服务送来,影响了群众的观感和口碑。

  有些地方是“谁来检查就挂谁的牌”,今天挂上,过几天再摘下来,群众早上来是“服务站”,过几天就成“工作室”了。有的还专门制作“双面牌”,正面是“某某会议室”,背面便是“某某讲堂”。

  在东部某村委会办公室,几间办公用房的门牌标签上分别写着“院长办公室”“休息室”等。村干部说:“别看今天是院长办公室,明天可能就变成超市。”

  原来,休息室、院长办公室的牌子是为了满足民政部门检查验收幸福院工作的要求。但当另一个部门来检查爱心超市工作的时候,休息室里的床、院长办公室里的办公桌椅都会被搬出去,把货架搬进来,把各种物资摆上货架。

  为了满足上级检查要求,村里除了频繁搬动桌椅、更换门牌,还要更新墙上的宣传栏。该村村干部说:“制度不上墙,检查验收就不好过关 。”

  各级不同部门到村里检查工作一般不会停留太久,但村里为了迎检所做的更换门牌、搬桌椅货架、准备档案记录等工作,会让基层干部忙得晕头转向。

  可见,在一些地方,追求“挂牌”,非但不能给部门单位增色、给基层工作添彩,反而给阵地品牌抹了黑、给基层加重了负担。

  为什么爱“挂牌子”

  人们不禁想问,到底为什么基层会挂这么多牌子?

  究其原因,问题可能出在思想认识和考核评价机制上。

  比如,个别上级部门习惯性地以建阵地、签协议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方式,想开展一项工作,就先挂个牌子,甚至误认为挂了牌,业务工作在基层和百姓眼中就有了呈现度。

  再如,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把自己管辖的区域有多少个阵地、挂了多少牌子,和基层荣誉、个人业绩画等号。其实这也是没有工作实招的“懒政行为”。

  又如,有的单位、部门简单将阵地数量作为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评价重要指标,导致基层阵地建设重“数”,不重“质”,看起来遍地开花,其实只是一个个“面子工程”。

  多名受访基层干部反映,宣传栏、宣传牌等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平时并没有人关注,群众很少看,因此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不仅如此,就一项工作来说,不仅需要一套牌子,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档案搭配。一名基层干部说:“有的档案是假的。比如,根本没有人来借书看,哪来的图书借阅记录,检查又必须要有记录,不编咋整?”

  多位基层干部认为,治理力量下沉一线没问题,但关键是干活的人只有那么多,牌子、板子挂上了,基层的专业配套能力及相关资源跟不上,如何更好服务群众?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只会增加基层负担。

  这些宣传板、牌大小质地不一,价格也不一样。基层干部算了一笔账:“墙上挂着的宣传牌80元一个,小卡片10元一个。一年光做这些牌子和档案就得上万元。”

  制度上墙还不算完,后面还跟着考核监督。“官僚主义水来,形式主义土掩”,从绞尽脑汁琢磨如何让牌子更方便挂上取下,再到挖空心思捏造姓名填写材料报表,准备迎检几乎成了一些地方基层工作的“主旋律”。

  内在服务充盈、活动丰富,即便多挂几块牌子,影响也不大;没有内容的空壳阵地,挂再多牌子,可能只是做“无用功”,徒增基层干部的压力。

  把基层阵地还给基层

  给基层减负、为基层松绑,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基层阵地不该是“挂牌阵地”,挂牌多少更不能成为基层阵地建设的评判标准。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指出“省级党委和政府统一规定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数量、名称和样式,党政群机构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对口挂牌”,“坚决杜绝简单以设机制挂牌子安排村级组织任务”。

  据了解,全国各地都越来越重视乱挂牌问题。比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曾利用1个月时间集中整治乡镇村居挂牌乱象,清理不规范挂牌数千块;山东省也曾集中整治基层“牌子之乱”,摘掉了全省190余万块牌子;浙江也在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明确“不得将挂牌、制度上墙情况纳入工作考核”。

  把牌子减下来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对基层干部有更多理解,给繁杂的基层工作更多支持。

  把思想认识提上去。工作业绩不是只有靠挂牌子才可以体现,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基层干部有没有得到切实的支持才是重点。从实际出发,需要一套更完整科学的“准挂机制”。对于没有必要挂的牌子坚决不挂。对于有必要挂上的牌子,需要打破壁垒,协调规划挂牌形式、位置等,或采用数字化呈现的方式。

  把考核水平提上去。需要统筹的不仅是牌子,更是对基层的考核和服务。比如类似的考核项目如何整合?就像同样是对农村基层开展文化活动的考核,需要研究形成一套考核体系,避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活动报多家部门”的窘境,解决基层干部的“挂牌”之苦。

  把群众口碑提上去。牌子减下来,不代表基层阵地的服务也减下来。从源头统筹牌子、统筹“考核”,更要统筹协调服务资源。无论牌子上墙与否,对开展服务而言,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送,山区更要送;农村社区人口多的地方要送,只有老人小孩的地方也要想办法送,真正将群众喜欢的需要的服务有步骤有计划地送到基层阵地去。

  把基层阵地还给基层,让基层干部少点应付工作、多点实事项目,也许才是给基层减负松绑的真正意义。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8971.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