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舆论监督

返乡新青年:振兴的新力量

时间:2023-11-02 作者:佚名 来源:七一网

  

  

  

  传统的中国,是乡土的中国。我们的根在乡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向往之的田园记忆。

  现代的中国,是振兴乡村的中国。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乡村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一大批在城里打拼过、学习过,有本事、有梦想的农村青壮年们形成“我的家乡我建设”的浪潮,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学成归来”给家乡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重建更富裕、更美丽、更现代化的家乡。他们的回流,也带动了更多关心农村的人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大潮中。

  这些95后,开始进村“上班”了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属山区丘陵,常住人口只有约4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8成。

  2020年村里党支部换届时,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成了难题。毕业于天津农学院的张桂芳当时在外工作,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她回到家乡参加换届选举。

  “我不是他们找的第一个人,但我是被说动的那一个。当时我对这个工作不太了解,就想着回来试一试。如果年轻人能回村发展,也能给村里带来活力。”张桂芳说道。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选举,张桂芳没想到,自己竟然高票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

  刚接手工作时,村里没有钱,负债百万元。同时,张桂芳开展村民工作也不顺利,因为心理压力大,经常落泪。

  在同事的鼓励下,张桂芳决定先从整治环境做起。她带着大家铺路、修水管、清理河道,建了村里的第一个图书馆、篮球场、公共厕所……

  2021年7月,河南多地暴雨肆虐,张桂芳冲在最前面,和村民克服困难,清理淤泥。这一次之后,她觉得自己才真正被村民接受。“发物资时,有位老太太拉着我说,你这小姑娘真能干,下一届还让你干。”张桂芳回忆说。

  如何让乡村更有吸引力?张桂芳想到了彩绘。“三家村最不缺的就是整齐的墙壁,村子变美了,就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

  张桂芳找来墙绘师,给村里的房子画上了涂鸦。金黄的麦田,梦幻的羽翼,童话的世界……如今,三家村的精神面貌变了,还吸引了不少做农业的客商,曾经收益不高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山区特色蜜本南瓜的种植也成了村内最大支柱产业。

  不只是张桂芳,选择投身乡村建设的年轻人,还有很多。95后吉列子日也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还是村里走出的第一名大学生。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2020年以前,人们进出村子,得攀爬村后的一条小路,沿着陡峭的岩壁而上,走到乡上,至少要3个小时。

  吉列子日曾无数次沿着村口的小路往外走,为了求学、工作,每次都走得满脚泥泞,他渴望能走出大山。

  2015年,大学毕业的吉列子日在西昌市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2017年,沿着羊肠山路,他又回到了家乡。“外面的世界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门,我想为更多的村民打开这扇门”。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吉列子日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爬山书记”。因为每次出村要花几个小时爬山,平均一个星期至少要爬三四个来回……他带着乡亲们种脐橙、核桃,但路没通,农产品“卡”在了销路上。

  2020年6月,一条蜿蜒3.8公里的硬化路铺到阿布洛哈村民的家门口,村里的农产“宝贝”顺着这条路走了出去,村民也都搬进了新居。“爬山书记”也有了新外号,叫“修路书记”。

  在吉列子日的引导下,村里孩子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目前,村里共有人口256人,在上小学和初高中的有108人。“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吉列子日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回到家乡,为村庄注入新鲜血液。

  “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

  西瓜棚里的气温逐渐升高,魏瑾伸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沿着瓜苗间的空隙,继续朝里走。魏瑾时不时弯下腰,低着头,仔细观察叶片生长的状态。

  今年26岁的魏瑾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百思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别看她是个95后,脸庞稚嫩,略显青涩,和西瓜打交道却已经有8个年头,干农活是一把好手。

  从学校毕业之后,魏瑾本在浙江宁波创业,听闻种了半辈子西瓜的爷爷,竟然遇到大难题。“那段日子,不是买不着苗就是存活率低,老人家愁得吃不下饭,我在外地也跟着干着急。”一通电话,让她有了返乡的念头。

  思来想去,魏瑾决定先去山东学艺。2017年返乡后,魏瑾便成立合作社,建起西瓜育苗大棚,尝试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半路出家,专业不对口,一开始,也走过弯路。”魏瑾手上不停,边挥刀削苗边回忆。

  头一年,嫁接完成一周后,秧苗稍一见光就蔫了。“一问才知道,条件不同,我这没有增温设备,不能完全按照山东的法子操作。突然降温,我嫁接的第一批9000多棵秧苗全军覆没。”魏瑾回忆说。好在及时换了一批苗,加盖毛毯保温,这才没耽误当年的收成。

  小小西瓜苗,承载大梦想。如今,在砀山县程庄镇,魏瑾建了6座温室育苗大棚,一茬能出300万棵瓜苗,不仅提供给周边600多户瓜农,还销往四川、浙江、内蒙古等地。

  对于95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美溪乡庙林村的小伙王俊凯来说,走出大山曾是他的梦想。

  人生路上,会面临各种选择。令王俊凯没想到的是,北京求学4年,竟改变了他原先的想法。“有一年,同学们跟着我回家乡调研,纷纷夸赞环境不错,让我觉得回来做旅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王俊凯回忆说。

  2018年,王俊凯回到黟县美溪乡庙林村,头一件事就是着手将打鼓岭景区的客栈改造成民宿。墙面粉刷、设施翻新,小院栽花种草、房间原木新建。在更新民宿基础设施的同时,王俊凯还将从浙江考察学来的经验融入进去。

  “房子边改造,我边到处跑,考察外地美丽乡村的民宿是咋做的。不同于以往按房收费的模式,我发现,现在大多是按人头算,还能包吃,省得游客费神点菜。”王俊凯介绍。

  在王俊凯的带动下,打鼓岭景区经营客栈的村民从5户增加到了13户。今年4月中旬,村民王作风家的客栈营业执照办下来了,这个过去采制茶叶、贩卖山货的中年人,也在王俊凯的带动下开了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家里10间房全能住满,可比过去卖香菇、竹笋挣钱。”指着不远处新盖的楼房,王作风笑得合不拢嘴。

  博士返乡“折腾”做汉服

  谁也没想到,金属材料加工专业的博士生胡春青,学成后并没有进入与专业相符的航天领域。

  2014年,还在读博的胡春青在亲戚推荐下开始接触电商。2018年,完成学业的胡春青返乡,回到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胡楼村开启创业之路。

  “上那么多年学,好不容易从农村出去,怎么能再回来?”顶着家人对自己未来美好憧憬的压力,胡春青只好谎称自己还没毕业。

  2018年,网店搬到镇上的扶贫车间,很多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一天,面对大集镇党委书记的关心,胡春青仍未吐露实情,只说自己是(硕士)研究生。

  “有没有什么困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胡春青尝试着向大集镇党委书记诉苦,“店铺急需扩大生产,缺资金和厂房”。在镇党委书记的协调下,这一问题当天下午就得到顺利解决。

  后来,当胡春青告诉镇党委书记自己的真实学历时,这位书记很生气:“这么高学历的人才返乡,你们(村里)为什么不知道?”这句话让胡春青心里一暖。

  2020年,曾经躲着不愿意让身边人知道自己学历的胡春青,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胡博士汉服工作室。

  2021年,曹县作为“宇宙中心”出圈,一同出圈的还有曹县汉服产业,这无形中助推产业更快发展。但胡春青感受到,整个行业内卷严重。

  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促进交流探讨,胡春青站了出来,“把自己推出来,去讲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遇到的困难,让更多人关注到汉服行业,让更多人知道曹县有这个产业”。

  2022年曹县汉服协会成立,胡春青担任会长,由此搭建了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平台。在曹县汉服协会带领下,全县2000多家汉服生产企业逐渐由行业内卷步入良性发展,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汉服产业链。越来越多青年投身其中,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大学生。

  如今,胡博士汉服工作室已带动周边1000多名村民从事汉服加工、剪裁、销售、直播、运营等环节,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曾经有过后悔的想法,但现在更加坚定最初的选择。”胡春青希望更多青年了解家乡产业,“学有所成同样可以回乡发展,家乡如今是一片活跃、有激情的沃土,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出门,一样可以建设家乡。”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当年,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乡村的美丽与丰饶。

  在新时代返乡人的努力下,乡村正以更加兴旺、更加开放、更加现代的面貌,迎接着更多人在这片广阔天地上筑梦安居,大有作为。我们希望,返乡者洒下的一滴滴汗水终将汇聚成汪洋大海,返乡者播下的一颗颗种子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一个个返乡者在返乡途中找到更多同伴,他们将形成一股浪潮,推动整个乡村走向全面振兴的未来!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8321.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反腐法制网 ff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