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驻村故事】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时间:2023-06-13 作者:佚名 来源:红星网
两年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拓宽产业路11公里,首家县域村级劳务公司成立,就近就业岗位新增120多个,村民劳务收入增加100万元……
2021年5月7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太阳坪乡贯堡渡村。驻村以来,他们以产业为支撑,以人才做抓手,以“劳模精神”为引领,开辟了一条具有贯堡渡特色的强村富民发展道路,逐步把没落的“劳模村”再次建成乡村振兴“明星村”。
暮春四月,走进贯堡渡村村史馆,透过一张张生动形象的纪实照片,仿佛逆流时光,看到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农村创业史。
产业塑形
驻村之初,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便是产业滞后、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的难题,但深究其原因,仍在于农村造血能力不足。在此情况下,工作队先后5次邀请湖南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专家为产业发展“把诊问脉”。历时半年的考察论证,贯堡渡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应运而生,羊肚菌、玉竹等如雨后春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产业是手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是目的。工作队利用“嫁接”理念,推动贯堡渡优质土地与园区优质企业“强强联合”。公司负责技术指导、种植管理方式和销售,贯堡渡村提供土地与劳务,在减少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村民收入稳定。目前,规划5000亩的贯堡渡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期已完成,1000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和100亩羊肚菌稻菌循环轮作项目全面落地实施。“有空就可以去基地帮忙干活,100块钱一天,收入实打实增加了。”村民黄明英笑着竖起大拇指。
问及在此选址建厂的原因,湖南宽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旭告诉记者:“这里除了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土壤适宜,最重要的是工作队十分‘给力’。”
为加大培育产业自身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构建农产品与市场的良性循环。2021年,工作队开工建设贯堡渡村至209国道的11公里路,将4.5米的道路扩宽至7米,彻底解决了贯堡渡未来20年发展的最大障碍。2022年,工作队斥资50万元建成黄牛养殖基地,养殖黄牛200头,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2023年2月,千亩水晶杨梅试验基地开园投用,预计3年结果,市场预期良好。“接下来,我们还将着手建设羊肚菌烤房。目前,新鲜羊肚菌售价仅160元每公斤,但烘干的羊肚菌能达到1500元以上。”湖南省人社厅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程向阳说道。
贯堡渡村成立了靖州首家村级劳务公司——民兴公司,将村中有手艺、懂技术、能吃苦的人组建起来,通过承接本村及周边乡镇的房屋修缮、危房拆除、微型景观、水渠修建、道路硬化等项目,在村集体开源节流和农民工就业增收两方面实现“双赢”,增加劳务收入近20万。目前,劳务公司影响力已扩散到全乡,并在逐步整合其他乡、村的人力资源。
人才立骨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秘钥。只有引导人才向农村和农业领域流动,才能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在贯堡渡村,一栋三层楼高的自建房墙上醒目地挂着“曾益学院”和“乡村学堂”两块“招牌”。工作队员告诉记者,“乡村学堂”着重培养劳动技能水平,提高村民就业竞争力。“曾益学堂”则锤炼乡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帮助提升基层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
当然,技能培训只是手段,增收才是村民永恒关心的话题。2021年6月,工作队远赴衡阳邀请蒸湘腾跃工艺厂董事长肖跃莲赴村考察。经过一番调研沟通后,带领残疾人创业的肖跃莲与贯堡渡村达成合作协议,村民只要通过公司培训后,便能实现在家就业。例如,村民编织一朵小红花能获得0.3元酬劳,根据编织品的难易程度,工钱也有所不同。“既能看娃煮饭,又能挣钱养家!每个月抽空搞搞编织,能多挣上千元呢!”看着身边嬉闹的孩子,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刘莲凤满脸笑容。
与肖跃莲的合作并非特例。目前,乡村学堂已开展面点师、种养殖技术、电商培训等技能培训10期,辐射周边十余个村庄,培训人次近千人。同时,工作队依托人社职能优势,推动“湘才乡连专家服务点”和“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点”在贯堡渡落地开花。教授、博士、领军人才等一大批外部专家持续输入,为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电商运营团队、医疗卫生人员注入强劲动能。
如果说,培养本土技能人才是下好“先手棋”,那么年轻干部便是搅动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的“桔槔”。进驻伊始,工作队便注意到贯堡渡村村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寻找“新鲜血液”,发挥老干部“传帮带”作用,成了工作队的心头大事。好在,苦心人天不负,在村干部号召下,两位曾在杭州从事电商工作的大学生投来“橄榄枝”。2021年7月,“00后”吴宇被引进回村;2022年4月,“90后”陈依依在便民服务中心任职上岗。
熟知贯堡渡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历来便有重学爱教的耕读传统。新征程上,这份传统不仅得到沿袭,而且愈发厚重。走在干净敞亮的贯堡渡村主干道,刻有2001年至2022年间,进入高校求学的学子名单令人瞩目。这块设计使用时长100年的“崇学榜”,生动彰显着贯堡渡村工作队对人才的培养重视。每年8月底,工作队还为新入学的学生举行欢送会,并由村集体发放助学金和奖励。2021年,贯堡渡村考入本科院校的学子达7位,破历史新高;2022年,13名新生步入理想殿堂。其中,不乏有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重点名校。
文化铸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的重要一环。2021年7月,工作队进村两个月后,一个完整记录贯堡渡村历史文脉,深刻展现农村艰难创业的村史馆拔地而起。
为何要给“靠山吃山”的没落村庄建村史馆?时间还得退回到上世纪。
当年,时任村主任的苏才美带领村民“大搞山地开发、大种柑橘”,开发5000余亩荒山种果育林。时任村支书的李永华以股份制形式帮助全村修建装机容量为4000千瓦的电站。在那个人均月收入不到600元的年代,贯堡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可好景不长,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柑橘与水电站早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驻村工作队员尹焯辉回忆道:进村调研之初,工作队在村民身上感到了强烈的无力感,他们亟需一个能带领全村人干事创业,重现昔日荣光的“斗士”。工作队明白,只有再次凝聚起村民“精气神”,才能真正在乡村振兴中“破题”。
“村史馆除了铭记曾经的奋斗历程,也放眼全国,融入脱贫攻坚精神、乡村振兴等时代内涵。”驻村第一书记程向阳说,馆内展示了诸如黄文秀、黄大发、肖跃莲等新时代奋斗者的光辉事迹,印刻了贯堡渡乡村振兴规划蓝图,其目的便是承前启后,从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
如今,无论是返乡创客、求学学子,还是党员干部、游客群众,每当临行或回村时,都主动到馆“打卡”。通过村史馆中一段段记录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再次振奋着贯堡渡人。村史馆,成了乡村振兴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源头活水”。其中,村民邓全林、田跃安响应号召,积极腾退超市,为村里修缮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就业培训中心清除了障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工作队还将废弃的柑橘仓库改建为文化活动中心。议事之余,干部群众同台表演,多次举办“贯堡渡之夜”乡村联欢会,让村民不再做集体文化的“旁观者”。此外,工作队讲授开学第一课、组建“向阳花志愿者队”、发布贯堡渡村规民约、制作广播节目“贯堡渡之声”……一系列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更是充分发挥了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作用。
“日子越来越幸福了,大家的精神也特别好,生活很有奔头。”在村中集市卖菜的村民黄真明一边给客人称重,一边笑着说道。
一棵羊肚菌,撑起致富伞;一株绿玉竹,迈向幸福路;一种精气神,开启腾飞梦。今天的贯堡渡村,开新局、闯新路、创新绩,一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奋起二次创业的劲头势如破竹。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3/06/12/142452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湘潭市:扎根田野写丰收
最新信息
-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